为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3月21日,青岛工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灌溉研究所联合召开“智慧农业新引擎,学研合力助发展”主题交流会。双方围绕作物需水调控、智能决策模型开发、农业数据可视化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研讨,为智慧农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作物需水调控团队执行首席、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刘浩,作物需水调控团队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宋妮与青岛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白玉、副院长房正华、银龄教师王和洲、通信工程教研室专业负责人梁孔科等代表共同出席。会议以“技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宗旨,聚焦智慧农业核心技术的攻关路径与应用场景。

梁孔科首先系统介绍了青岛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刘浩则回顾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灌溉所的发展历程,重点展示了其在作物需水机理研究、节水灌溉技术领域的国家级科研成果。

双方就“作物生长模拟决策模型”的研发展开深度对话。刘浩团队提出,通过整合多源农业数据(如气象、土壤、作物生理参数),构建动态预测模型,并结合3D动画技术直观呈现作物生长过程,为农业管理提供科学支持。青岛工学院教师针对模型算法优化、数据接口标准化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展示了学院在三维动画制作与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实践案例。宋妮就“基于摄像头实现作物三维坐标系构建”的技术路径提出疑问,信息工程学院团队结合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多视角图像融合解决方案。双方针对农业非结构化数据(如图像、传感器时序数据)的高效存储方案展开讨论,并计划进一步优化适用于农田环境监测的传感器通信协议标准,以提升数据采集的兼容性与稳定性。

李白玉在总结中表示:“本次交流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向新高度。未来,我们将以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为纽带,整合科研资源与教育优势,共同培养‘懂农业、精技术、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
(通讯员:信息工程学院 曹继睿)